按照国际标准,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加深速度超出预期。如何推动养老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持续优化老龄产业的创新动力至关重要。
老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应局限在单一领域,而是应该围绕“衣食住行乐”展开,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首届中欧老龄产业创新论坛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管理学教授汪泓发表这一观点。
当天,近20位老龄产业领域重磅专家学者、企业家,老龄医疗、养老金融、康养服务、老龄消费等领域的校友共聚一堂,他们以全球视野结合本土化实践,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迎接老龄化挑战、更好地服务社会民众,交流探讨老龄产业的更新与创新。
论坛上,汪泓教授发表了以“积极老龄化下银发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演讲。她分析了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举措,并指出全球人口都处于老龄化状态,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深化发展愈加明显,出现未富先老、未备先老、未老先退的问题。同时,基层护理人员缺乏,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不够,需要靠市场撬动、优化供给。
她进一步提出了银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首先是要完善保障体系,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第二是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充分发挥市场力量,第三是加快适老产品研发,帮助老年人进入银发市场,第四要做到供需精准对接,提高老年人消费,第五要建设人才队伍,构建银发人才培养机制,第六是搭建专属平台,加快银发产业链数字融合脚步。中欧将持续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欧校友、碧迪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表示,做好养老产业要抓住五大最重要的内容:医疗健康、康养、养老金融、老龄消费、标准规范政策的制定,把养老这个年轻的产业做成长远发展的产业。中欧有一批“有意愿、有责任、有能力“的志同道合的校友,且有很多校友在养老产业领域深耕将近20年。他们的初心和情怀令人感动,这些企业也会成为国家新经济将来的增长点、驱动力,带动有一批创新创业的新企业,也为产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原院长贾伟平院士指出,要正视人口老龄化会带来的医学和社会问题。一方面通过对血压、血糖、血脂等老年健康状态综合评估,对老年人进行综合医学调控;另一方面,争取做到全人全程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管理是多部门、多领域协作的系统性工程,希望能充分调动产业资源,共同面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中国养老金融 50 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仍处在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的核心是突破资本端的短期回报压力与养老产业长期盈利周期的矛盾。养老产业同时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只有多层次的养老金融体系,才能有效引导金融机构运用自身牌照、渠道、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谈及养老金融这一话题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秉文指出,发展养老保障和养老金融的关键在于发展第二、第三支柱,而它们的发展需要依靠安全的法律体系,需要引入信托制,促进新时代养老金融和养老保障的高质量发展。
中欧金融与会计学教授、中欧财富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芮萌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发展不平衡,使得发展养老第三支柱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个人养老金账户正式落地可以帮助中国的家庭实现资产多元化的配置,有助于支持长期资金积累、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并推动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而中信养老总经理魏松则在现场向专家和同行介绍了中信集团在“养老金融 养老服务”融合方面的初步探索。中信养老充分发挥集团全牌照综合金融优势,通过协同创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探索买方投顾模式,推动养老金融业务客户和养老服务业务客户的相互转化。与此同时,探索金融板块持有优质养老不动产及发行康养reits的商业机会,推动集团养老金融和养老服务业务协同发展。
老龄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医疗行业,邓建民指出,医疗行业助力老龄健康产业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发力:即丰富医疗健康类产品矩阵、完善适老化产业的相关政策环境、探索创新支付合作模式、助力社区 居家养老创新模式。老龄化产业建设尚在起步阶段,需多方共同努力,探索创新共赢方案。
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常务副院长孙湛表示,针对目前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国家政策、上海市政策都有相关的部署。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开展相当蓬勃,而且也建立了老年友善型医疗机构联盟,昨天又刚启动了更高层面的老年友善健康服务联盟,从软硬件各方面做了许多工作。老龄友善型的相关工作刚刚上路,这个路还很长,而且前途无量。在这个过程当中,必定能推动相关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大发展。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